冬季易发,警惕“热休克”
天气越来越冷了,回家立马洗个热水澡,不仅能驱逐寒气,还能舒缓劳累。再吃着暖和的美食,追上喜欢的剧,简直是一天中最大的享受。可有一种“温暖陷阱”,正悄悄地靠近我们!2024年12月6日,日本女演员中山美穗在家中浴室里死亡,年仅54岁。每到冬季,“热休克”事件就会增多,浴室是高发的“埋伏点”之一。
到底什么是“热休克”?
生活中该如何预防?
一起来看科普↓
01 什么是热休克?
热休克是由于环境温度急剧变化,血压变动大,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荷,可能引起晕厥、心律失常、脑卒中、心肌梗死、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症状,甚至会导致死亡,在冬季发生率很高。
据了解,冬天洗澡时,从暖和的房间到寒冷的更衣室(或浴室),然后进入热浴,身体经受这样“暖-冷-暖”的剧烈温度变化时,有时就会出现严重症状。
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空间,为防止皮肤下流动的血液被冷却,人体血管会缩窄,血流量从而减少。当血管缩小,血压就会升高。
相反,当身体再次进入高温环境,血管会扩张,血液流动加快,从而血压下降。
02 如何预防热休克?
第一:别着急“冰火两重天”。从温暖的空间移动到很冷的地方时,先在过渡区域待一会儿,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。在更衣室(脱衣服的地方)、走廊、厕所等所有感觉很冷的地方,可提前预热。如洗澡前使用暖气等加热装置或先让水蒸气充满浴室。
第二:养成良好的洗澡习惯,避免血压变化太大。进食、饮酒或服药后不立即洗澡。洗澡水温控制在41℃以下,浸泡时间不超过10分钟;洗澡过程中缓慢起身,避免突然起身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;老年人和幼儿洗澡,家人应加强留意。
第三: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。清淡饮食,戒烟忌酒,作息规律,不用力排便,适当锻炼,稳定情绪。拥有健康的、稳定的身体状态,发生热休克的几率也会减少。
第四:饭后或酒后切忌马上洗澡。饭后人体的血液集中于消化器官,血压略有下降;酒精则具有扩张血管的效果,酒后的人体血压也会有所降低。因此饭后或酒后若马上洗澡,可能会出现一时性的血压大幅上升、剧烈波动,导致热休克。
春节将至
多地气温波动较大
快转发收藏这份科普
谨防“热休克”!
编辑:陈露
资料:健康上海12320
特别声明: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“上观号”入驻单位授权发布,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,“上观新闻”仅为信息发布平台,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,请联系删除!
【来源:上观新闻】